榨油機壓榨后的花生毛油中的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的混合物(俗稱中性油);還含有非甘油物質,統稱雜質,根據雜質在油脂中的分散狀態,大體可歸納為四大類。
1、懸浮雜質:包括泥沙、料坯、粉及其它固體雜質。這些雜質的存在有利于微生物活動,使油脂極易水解酸敗,而不能食用;
2、膠溶性雜質:包括磷脂、蛋白質、糖類等,其中主要的是磷脂,這些雜質的存在不僅容易使油脂水解酸敗,外觀混濁暗淡,而且在烹飪時會產生大量泡沫并生成黑色沉淀;嚴重影響炒菜、煎炸食品的顏色和風味,同時也失去了油脂本身的營養價值,還具有一定的毒性;
3、油溶性雜質:包括游離脂肪酸、色素、烴類蠟、醛、酮等,還有微量金屬及由于環境污染帶來的有機磷、汞、多環芳烴、黃曲霉素等。這些雜質的存在對人體十分有害,部分雜質對人體還有致癌作用。
4、水份:毛油中水份含量較多,水份的存在極易使油脂水解酸敗變質。
由于某些霉變油料的存在,機榨毛油中的霉變毒素可大大超標,比如花生油極易被黃曲霉毒素污染,其含黃曲霉毒素有時已達1000-10000ug/kg。
黃曲霉毒素屬于劇毒物,毒性高于氰化鉀,是目前發現的強的化學致癌物質,致癌性為奶油黃的900倍,比二甲基亞硝酸胺誘發肝癌的能力大75倍。黃曲霉毒素可以在脂肪組織中積累達到很高的水平,表現出很強的毒性。黃曲霉毒素能抑制呼吸與氧化磷酸化的耦合,對線粒體細胞有毒害作用,這是造成常見的黃曲霉毒素中毒和生化損傷的共同原因。家禽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沾染的飼料后,在它的可食部分與以及乳中會出現其羥基化代謝物,具有急性、亞急性或者慢性毒性作用。
人類食用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后,肝癌發病率提高,許多黃曲霉毒素能與乙型肝炎病毒協同作用誘發肝癌。黃曲霉毒素耐熱,在一般烹飪加工的溫度下不易破壞,高于280攝氏度時候才會發生裂解。它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,易溶于油和一些有機溶劑。在堿性條件下,其內酯環被破壞形成鈉鹽而溶于水,但在酸性條件下發生逆反應,恢復其毒性。黃曲霉毒素能被皂角、活性白土、活性炭等吸附,被一定波長的紫外光所降解,在脫臭等高溫處理中也可以被破壞,因此,油脂精煉可以除去這種毒素。我國規定一般食用油中黃曲霉毒素含量小于10ug/kg,花生油中小于20ug/kg。
綜上所述,榨油機壓榨的花生油中雜質過多,影響食用的質感,所以必須經過花生油精煉設備的精制,將花生毛油中的雜質一一去除,經精煉機處理后的油脂,色澤透明,長期放置無沉淀,下鍋不起沫,無油煙,達到國家食用油標準。